文/华康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经常有粉丝问,身体虚寒的情况是不是需要长时间调理,答案是肯定的。很多人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,比如常年熬夜、饮食不规律,要么经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,要么过度节食,再加上平时缺乏运动,身体阳气逐渐耗损,时间久了就慢慢形成了虚劳、虚寒的状态。这类人群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平时总觉得怕冷,尤其是秋冬季节手脚冰凉,稍微吃点凉的就会胃痛、拉肚子,还容易感到疲劳乏力,稍微活动一下就气短,有时候还会出现头晕目眩、心慌不安的情况,晚上睡眠也不好,容易醒,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总是提不起来。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 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”,意思就是身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,一旦不足,生命活力就会下降,各种问题也会随之而来。对于这类虚寒体质的粉丝,调理确实不能急于求成,更不能中途停药,需要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,坚持用温和的方式补养身体,才能慢慢把阳气补回来,让身体机能逐渐恢复。如果调理中途中断,之前的努力很容易白费,甚至可能因为身体还没完全恢复,再次出现头晕、心慌等不适。
针对这类虚寒、虚劳的情况,我结合常见的症状和体质,拟定了一个基础调理方,用的都是性质温和、能补养身体又不容易伤脾胃的食材,具体用量会根据个人情况调整:党参 15~30 克,党参能补中益气,帮助恢复身体的元气,改善乏力、气短的情况;白术 6~15 克,能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,帮着脾胃更好地消化吸收,减少身体里的湿气;黄芪 15~20 克,能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,增强身体的阳气,改善怕冷、易出汗的问题;茯苓 10~15 克,能健脾利湿、宁心安神,既帮着脾胃运化,又能缓解心慌、失眠的情况;炙甘草 3~6 克,能调和诸味,让整个方子的药性更温和;山药 15~30 克,能补脾养胃、益肾固精,补养脾胃的同时还能兼顾肾脏,让补养更全面;莲子 10~15 克,能补脾止泻、益肾固涩、养心安神,改善脾虚腹泻和心神不宁的情况;芡实 10~15 克,能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、除湿止带,和莲子搭配,既能补脾胃,又能固护肾精;陈皮 6~10 克,能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,避免前面的补养食材过于滋腻,影响脾胃消化,还能缓解痰多的情况。这个方子主要是从补养脾胃、提升阳气入手,帮着虚寒体质的粉丝慢慢改善身体状态,缓解疲劳、怕冷、心慌等不适。
当然,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,调理的时候也需要根据症状灵活调整。如果平时总觉得心慌不安,没办法静下心来,可以在基础方里加炒酸枣仁 15~30 克,炒酸枣仁能养心补肝、宁心安神,帮助稳定心神;要是经常失眠,躺下后翻来覆去睡不着,除了加炒酸枣仁,还可以再加远志 6~10 克,远志能安神益智、祛痰开窍,帮着改善睡眠质量。如果吃完东西后总觉得肚子胀,消化不好,可以加白芍 10~15 克,白芍能养血柔肝、缓急止痛,缓解腹胀不适;要是平时容易口渴,可能是身体里有点阴虚,可以加当归 10~15 克、熟地黄 15~20 克,当归能补血活血,熟地黄能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,帮着补充身体里的阴血。
要是有梦遗的情况,说明肾精可能有点不固,可以在基础方里加重芡实的用量,加到 15~20 克,再加上山茱萸 10~15 克,山茱萸能补益肝肾、收涩固脱,帮着固护肾精;如果平时没胃口,不想吃饭,可以加麦芽 10~15 克、山楂 6~10 克,麦芽能消食健胃、回乳消胀,山楂能消食化积、活血化瘀,改善食欲不佳的问题。要是痰多,咳不出来咽不下去,可以加半夏 6~10 克,半夏能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,帮助化解痰湿;如果经常咳嗽,喉咙不舒服,可以加桔梗 6~10 克,桔梗能宣肺、利咽、祛痰、排脓,缓解咳嗽、咽痛的症状。
要是感觉身体里有虚火,比如手心脚心发热、口干咽燥,但又怕冷,这是典型的寒热错杂,可以加玄参 10~15 克,玄参能清热凉血、滋阴降火、解毒散结,清除虚火;要是经常头痛,尤其是头顶或两侧疼痛,可以加蔓荆子 6~10 克,蔓荆子能疏散风热、清利头目,缓解头痛,要是头痛比较明显,也可以加川芎 6~10 克,川芎能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,改善头痛症状。如果不小心着凉,有了外感的症状,比如流鼻涕、打喷嚏,可以加柴胡 6~10 克,柴胡能和解表里、疏肝升阳,帮助缓解外感不适;要是鼻塞严重,呼吸不顺畅,可以加紫苏叶 6~10 克,紫苏叶能解表散寒、行气和胃,改善鼻塞、怕冷的情况。
要是眼睛经常疼痛、干涩,可能是肝血不足或者有虚火,可以加柴胡 6~10 克,同时再加枸杞子 10~15 克,枸杞子能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,缓解眼干、眼痛;要是偶尔感觉心里微微作痛,可能是有点心血不足或者有虚火,可以加栀子 6~10 克,栀子能泻火除烦、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,缓解心痛不适;要是两侧胁肋部疼痛,可能和肝气不舒有关,可以加白芍 10~15 克,再加上郁金 6~10 克,郁金能活血止痛、行气解郁、清心凉血,缓解胁肋疼痛。要是肚子痛,尤其是吃了凉的之后疼痛加重,说明脾胃虚寒比较明显,可以在基础方里加重陈皮的用量,加到 10~15 克,再加上干姜 6~10 克,干姜能温中散寒、回阳通脉、温肺化饮,缓解腹痛症状。
不过要特别提醒大家,这个基础方和加减思路,只是根据常见的虚寒、虚劳症状总结出来的参考,每个人的体质、症状轻重、舌苔脉象都不一样,适合的调理方案也会有差异。比如同样是虚寒,有的人偏于脾虚,有的人偏于肾阳虚,调理的侧重点就会不同;同样是加减,有的人可能需要加这个食材,有的人可能就不适合,要是加错了,不仅不能缓解不适,还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专业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