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富有吗?告诉你一个口诀“富贵险中求”。
如果你想致富,一定要记住这句话,这可以说是大多数富豪的秘诀。
在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,有这样一个故事,可以说是“富贵险中求”的典型案例,也是教科书式的案例。
故事发生在汉景帝时期,当时,吴国、楚国等七国诸侯,打着“清君侧”的旗号,反抗汉朝中央朝堂。
汉景帝自然不会轻易服软,于是动员了长安城中的列侯和封君,该征调的都要征调,要求他们到一线去平叛,既是替朝廷打仗,也是守护自己的封地利益,他们的封地都在敌占区,不去也得去。
但是,打仗打的是什么?打的就是钱。
如果你是一个列侯,你要出征了,你总不能单枪匹马去吧?你这么去,还能回得来吗?
你得带点人保护你,否则上了战场,孤家寡人很可能就没命了。
所以,这些贵族出征时都需要大量的亲信士兵,嗯,还得有一些炮灰。
但是,就算是炮灰,也得给他们配把刀、剑吧,总不能空着手,跟着你,专门给你当肉盾吧?
这个时候,你没那么多钱怎么办?只能去借钱。
找谁借呢?
找皇帝?不要命了!
皇帝正烦着呢!给你一个将军的职位,人自己招,武器自己造!
你招来一百人,你就是连长,你招来一千人,你就是团长,你招来一万人,你就是师长、军长。
没钱,咋办?总不能去抢吧?就是抢也得有武器吧?就是抢也不能在长安抢啊!
只能找商人借了!
但是,那些商人自然也不会愿意借。
尤其是在当时,即使是放高利贷的商人,也不肯借。为什么?
咱分析一下:一,谁知道这场战争能不能打赢?要打多久?到时候自己急用钱,怎么办?二,就算打赢了,你死了,我找谁要钱去?三,万一打输了,这钱就彻底打水漂了。都改朝换代了,谁还认账呢,你借给过朝廷的军队钱,你敢四处要账?新皇帝还不砍了你?
这些放贷的商人都认为,这帮列侯、封君的收益都在函谷关以东,他们封地还是不是他们的都已经不好说了,封地的收益自然也拿不到手,那他们拿什么还钱?如果这场战争一直打下去,恐怕他们就还不了了。
万一真要丢了性命,那更是还不上钱了。
所以,放贷的商人们都很担心,觉得这笔生意风险太大,根本没法做,当然也很精明,拒绝给这帮列侯、封君放贷。
不是你的征信有问题,是你的项目风险太大,大到资本也承受不起这个风险。
但是,就在这时,有一家无盐氏的商人却拿出了1000斤金,愿意放贷。
虽然风险很大,但他们表示可以放贷,前提是利息要达到本金的十倍。
这不是高利贷!这是高高高……利贷!
你以为这么高的利息,就没人敢借了吗?
话说回来,你说,命重要还是钱重要?当然是命更重要!
反正借的钱也不是自己的,至少现在不是,如果自己死了,这些钱花了也就花了,到头来只能算放贷的商人倒霉。
但是,如果自己还活着,这些钱靠封地的收益、战场上的缴获和战后的奖赏,根本不算什么,所以,还是有人敢借。
出人意料的是,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一个大招,那就是周亚夫。
周亚夫担任主帅,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。
而无盐氏的这笔放贷,在不到一年时间里,让家产一下子增长了十倍,无盐氏也因此一跃成为长安富豪,跻身长安富豪榜。
【原文】
吴楚七国兵起时,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,赍贷子钱,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,关东成败未决,莫肯与。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,其息十之。三月,吴楚平。一岁之中,则无盐氏之息十倍,用此富埒关中。
“富贵险中求”,无盐氏为什么能赚到这笔钱?
不得不说,胆子大,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。
一,有眼光。
别人恐惧时我贪婪,没人敢做的事你敢做,但前提是回报要有十倍、百倍于付出,这样的风险才值得考虑。
资本家说的200%、300%的回报率,还是太低了!
二,高风险高回报,这是必然条件。
而且无盐氏拿出来的钱,应该也不是全部家产,只是家中的流动部分。
虽然风险很高,但即便损失了这笔钱,至少不会影响基本生活,最多成为长安城的笑谈。
然而,一旦获得回报,立刻就能跻身长安富豪之列。这样的高回报,值得一搏。
三,无盐氏并不担心这些借款人会失信。
他们吃准了这些权贵的心理,也不怕他们活着回来后赖账。
毕竟,当时的人们,尤其是权贵,还是注重脸面的。不像现在的权贵,个个比不要脸,吃相一个比一个难看。
如果无盐氏真拿着借条,到皇帝面前打官司,这些权贵恐怕连封地都会被收回,这无疑是给皇帝丢脸,也是打皇帝的脸啊。
因此,无盐氏确信这些权贵能够活着回来,也确信这场战争必然胜利,也敢确定他们有偿还能力和不得不还的“信用”,所以,他们敢于下注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富贵险中求”。
当然了,这种操作并不是谁都能做的。
首先,你得有眼光,要看准趋势。
正好我最近在解读《资治通鉴》,也刚好读到这一段。我简单说说我的看法。
虽然吴楚七国联军声势浩大,但其实他们不过是乌合之众,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吴王那样铁了心要谋反。
再加上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,就像一颗钉子一样,钉在吴楚联军的侧后方。如果他们不先解决刘武,梁国的存在就让他们根本无法安心进军长安。
而在朝堂这边,还有汉文帝留下的周亚夫,可以说也是人才济济。
再加上朝堂和地方上的实力对比、潜力对比、人才对比、资源对比,以及历史上的前车之鉴——你看秦国当年以一国之力就能一统山东六国,这就是历史的经验。
可以说,只要朝廷能扛住第一波进攻,只要函谷关不丢,未来的胜利一定属于朝廷。
无盐氏作为那个时代的优秀商人,他们的眼光肯定更加精准,所以才敢下重注。
而且他们也不怕这些权贵不还钱,人死了地还在,就算人没了,朝廷也得买账。所以他们才敢这么下注。这也说明了“富贵险中求”。
但是,如果你也想下重注去炒某些东西,我要提醒你一句:富贵险中求,也在险中丢。投资有风险,下注要谨慎。
煮酒论英雄,持杯赞豪杰。
关注我,为你分享一读就上瘾的人物故事。
专业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